- 您可以在 贡献者社区 中了解更新进度或提出建议
九七式中战车 新炮塔(中三改)
图鉴编号 | 498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![]() |
九七式中戦車 新砲塔(チハ改) | ||||
九七式中战车 新炮塔(中三改) | |||||
装备数据 | |||||
![]() |
![]() |
||||
![]() |
![]() |
||||
![]() |
![]() |
||||
![]() |
![]() |
||||
![]() |
![]() |
||||
废弃资源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 ||||
开发 | 改修 | 升级 | 熟练 | ||
无 | 无 | 无 | 无 | ||
可装备舰种 | |||||
驱逐舰 (DD) | 轻巡洋舰 (CL) | 重雷装巡洋舰 (CLT) | 重巡洋舰 (CA) | ||
航空巡洋舰 (CAV) | 低速战舰 (BB) | 高速战舰 (BB) | 航空战舰 (BBV) | ||
轻空母 (CVL) | 正规空母 (CV) | 装甲空母 (CVB) | 水上飞机母舰 (AV) | ||
潜水艇 (SS) | 潜水空母 (SSV) | 扬陆舰 (LHA) | 工作舰 (AR) | ||
潜水母舰 (AS) | 练习巡洋舰 (CT) | 补给舰 (AO) | 海防舰 (DE) | ||
可装备舰娘 | |||||
初始装备于 | |||||
此装备不是任何舰娘的初始装备 | |||||
图鉴说明 | |||||
![]() |
[ 日文Wiki] | [ 英文Wiki] |
此装备无额外增益
游戏资料
获取途径
首次实装 | 2023年03月17日作为活动奖励实装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常规获取方式 | 无 | ||||
单次获取方式 | 途径 | 数量 | 改修 | ||
2023年早春活动 | E6 | 甲 | 1 | ★+4 | |
乙 | 0 |
史实
关于“チハ”的命名和翻译:
1935年,日军对坦克进行了一次重新分类:10吨以下依旧叫轻战车;10-20吨改叫中战车;20吨以上才叫重战车。按此标准,改进后的八九式战车重量达到了11.8吨,更名为八九式中战车。同时研发代号也进行了调整:轻型坦克的代号由“轻战车”的“轻”(假名ケイ,罗马字Kei)的第一个假名“ケ”(Ke)加上原有的伊吕波顺代号;中型坦克由“中战车”的“中”(チュウ,罗马字Chuu)的第一个假名“チ”(Chi)加上原有的伊吕波顺代号。按照新的命名法,八九式中战车的代号应该是“チイ”(Chi-I,音“奇一”,意义相当于“中一”),九五式轻战车应该是“ケハ”(Ke-Ha,音“开哈”,相当于“轻三”)。不过由于イ号和ハ号的叫法已经深入人心,新命名法在这两款战车上并没有非常普及,很多人还是用原有的代号称呼这两型坦克。但是下一型中型坦克的研发代号就要严格按照新命名法来了,于是新一代战车的研发代号就是“チハ”(Chi-ha,音“奇哈”,即“中三”的意思)。
1937年,チハ战车顺利通过验收,列装部队,定型名为“九七式中战车”。 [1]
新炮塔
为了增加反坦克战斗力,将穿透力不足的 97 式 57毫米坦克炮替换为一式47毫米坦克炮以及换装新炮塔。 通过这一改进,重量增加了约 500 公斤,从 14.3 吨增加到 14.8 吨。 (总重量为 15.8 吨,内炮塔重量为 950 公斤,后坐式阻力约为 2500 公斤)。 在最初的计划中,47毫米坦克炮仅为新的后继坦克而开发,并非旨在加强 97 式中型坦克的武器。
为方便起见,本文将 47 毫米炮版本称为“新炮塔 Chiha”。
由于强调步兵支援的想法,传统的日本坦克配备了榴弹炮威力高、重量轻的短管坦克炮。 坦克的目的是提供突破阵地、压制火力点、追击等步兵支援,反坦克战斗是部署在步兵团的独立炮营完成。 然而,在 1939 年 3 月(昭和 14 年),成立的坦克开发委员会表示,“(未来)坦克上安装的火炮暂时将是短管 57 毫米火炮,但考虑到坦克之间战斗的增加,我们将考虑安装高初速 47 毫米火炮或机枪”。 在随后的苏日边境冲突(诺门墈事件等)中,与苏联坦克配备长管 45 毫米火炮的装甲车作战的经验证明,坦克开发委员会的认可和政策是正确的,进一步推动了新型坦克炮的发展。
坦克炮于 1941 年 9 月临时制定,并于 1942 年 4 月正式确定为 47 式坦克炮。 97 式中型坦克的车体有足够的设计空间,比旧炮塔更大的新炮塔可以毫不费力地安装。
|
- ↑ 节选自网络文章,来源:公众号“尼伯龙根工厂”